消除艾滋心理恐慌

时间:2024-12-01 点击:2790 发布:jiguang

导读:12月1日,是第37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。随着艾滋病防治宣传的日益普及,了解艾滋病的人越来越多,同时,患“恐艾症”的人也随之增多。

一次高危性行为后总是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,每天提心吊胆,又不敢就医,往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,然后“照书生病”,出现了类似艾滋病的一些症状,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。专家表示,这些都是“恐艾症”患者的典型症状,多是心病引起的。

随着艾滋病防治宣传的日益普及,了解艾滋病的人越来越多,同时,患“恐艾症”的人也随之增多。

病例:一夜欢愉,他患上了“恐艾症”

“门诊经常遇到‘恐艾症’患者,他们大多是有过不洁性行为之后,身体出现了某种变化,因此心理上就产生了惶恐,以至于导致心理疾病。”郑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主任医师杨永超说。

大学三年级学生小威(化名)就是最近求诊的一位恐艾患者。据小威介绍说,一天晚上,他在一家理发店理发,给他理发的女孩自称也是大学生,为了学费出来“打工”赚钱,两人谈得很投机。

“对女孩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,最终禁不住诱惑,当晚两人发生了性关系。”小威说。

返校后,小威出现了下身瘙痒症状,并伴有口腔溃疡、浑身乏力的现象。通过查阅资料,他怀疑自己染上了艾滋病。随后,他反复到医院、防疫站进行检查,经过专业检测,医生均否认了其患艾滋病的可能性。

但是,专业的检测并未打消小威的顾虑,他一直以为艾滋病有潜伏期,依旧担心自己染上了艾滋病毒。

相信科学检测,避免“恐艾症”

“相信科学检测,在窗口期以后做了抗体检测为阴性,即可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,千万不能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,‘照书生病’,无谓地担心和猜疑”。

郑州市疾病防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科长刘征表示,经常接到一些咨询电话称,在网上邮购检测艾滋病的试剂进行检测,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,当出现某些症状时,一定要到专门机构进行专业检测,不要相信症状、自医自诊,以免加剧恐惧。

了解艾滋病知识,消除“恐艾症”

“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蔓延,以及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,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和恐惧程度也不断提高。可一部分人的关注和恐惧程度,远远超出了正常的水平,从而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。”

杨永超表示,恐艾原因之一就是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、过于片面,因此多了解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,是消除恐艾症的根本措施。

保持良好的性行为习惯

“保持良好的性行为习惯非常重要。如果没有不良的性行为,就不会引发一系列恐艾病症的出现。”

杨永超介绍说,多数男性恐艾症患者表示,他们曾有过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结识异性并与对方发生婚外情、一夜情等高危性行为,其中不乏高校学生、都市白领。

此外,造成恐艾心理也与个人本身的性格基础以及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。对于心理障碍引起的恐艾症,要尝试转移注意力,将精力集中在工作或学习上,减轻不必要的忧虑和担心。如果经过正规检测,还会出现自我难以控制的怀疑,就要积极进行心理治疗,以便早日克服疑病心理,恢复正常生活。

恐艾症患者越来越多

“到医院咨询的人中,很多都是性病、艾滋病恐惧症者,现实生活中,恐艾症患者的比例远远大于艾滋病毒感染者。”刘征说。

刘征表示,恐艾症患者大多有过高危性行为,并因此行为而不能释怀,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。

而过度的神经紧张,如恐惧、着急等,极易造成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紊乱,从而出现腹泻、口干、无力、抵抗力下降等症状,甚至出现咽炎、皮炎、口腔感染等各种类似于艾滋病急性症状的病症。“很多人出现这种情况后,联想到自己之前的行为,就会产生恐惧心理。于是认为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,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,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,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,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者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等。”刘征说。

遏制艾滋履行承诺

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11月24日联合发布的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趋势报告显示,目前全球有大约3340万艾滋病感染者,其中去年新增感染者270万人,20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。

联合国机构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之前发布的这份报告中说,由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推广等原因,艾滋病感染者的存活期越来越长,因此全球艾滋病感染者的总人数仍在增加。但可喜的是,经过不懈努力,全球去年新增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已经比8年前下降了17%。

自从1981年发现了首例艾滋病病例,至今28年来,艾滋病以非常快的速度蔓延到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,现在世界上每8秒钟就会有一个人感染艾滋病病毒,我国在防治艾滋病方面所作出的成绩不可小视,但是遏制艾滋病的蔓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,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