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理解的三个误区

时间:2008-10-14 点击:2087 发布:jiguang

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理解的误区

误区之一:我没有心理疾病为何去咨询?

这是由于不了解心理咨询的对象而造成的一种偏颇看法。心理治疗中有一个灰色带理论,即根据心理健康程度可将人分为纯白、浅灰、深灰和纯黑四个区域。纯白区域的人心理完全健康,深灰区域的人主要包括变态人格、人格障碍及神经症的人,纯黑区域的人主要指精神病患者,而实际上大多数人居于浅灰色区域,即心理状态整体衡量是接近健康的,但仍有可能在生活压力、人际压力中产生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。

生活中每个人都免不了要遇上一些困难,也都会有失意受挫的时候,这就可能产生暂时性的心理失调。如果有效地进行心理咨询,这些问题就可能更快更顺利地得以解决。及时发现、消除日常生活中内心积压的“灰尘”对增添生活活力,提高生活质量是大有益处的。因此,心理咨询是对大多数人开放的。

误区之二:为什么不告诉我怎么办?

当一些同学鼓起勇气敲开心理咨询室的门时,也许他们并不清楚自己是来寻求什么样的帮助。“我究竟应该怎么做?”常常会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。从咨询人员的角度来看,个人的价值观、是非判断是不能强加给来访者的;从来访者的角度说,希望通过心理咨询逃避自己的选择与责任也是不可取的。人格比较健全的人应该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指导能力,但有时这些能力可能受到阻碍。心理咨询所能做的工作就是帮助你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,了解自己的需求,权衡利弊,合理选择,使你重新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。

所以说,心理咨询给你的心灵提供的不会是一个避风的“港湾”,而是一次成长的机会。换句话说,再好的心理咨询人员也不能给你提供解决压力的具体办法。心理医生所能做的不是解除压力,而是帮你寻找到抗压的信心和能力,改变你的认知习惯; 帮你调整自己,找到宣泄不良情绪的办法;打破你的思维定势,帮你走出“牛角尖”,寻找新的思维逻辑。在情绪宣泄调整后,相信你自己一定能找到解脱压力的办法。当你走出咨询室,希望你说出的不是:“我明白该这样做了”,而是“我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了”!

误区之三:遇上个问题找朋友聊聊不就成了?

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难题时,通常会向亲朋好友倾诉和征询意见。当然,这种交流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、解决问题。但实际上,我们会有许多顾虑:比如,有些不顺心的事不想马上告诉父母,怕父母担心;比如,朋友的阅历毕竟有限,不一定能把握问题的实质;再比如我们周围的人都很忙碌,无暇顾及旁边事时,你不好意思麻烦别人。而心理咨询人员则不同,他们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、实践经验、专业技术,并且能坚持保密原则,可以使来访者毫无顾忌地宣泄、倾诉,从而准确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。尽管朋友间的长期交往会形成一种默契,可能会更容易理解,但也会造成交流中一些微妙因素的干扰。咨询人员则可以完全置身事外,将人事看个真真切切,因此,心理咨询与一般聊天是绝不相同的。